掌握种好双季稻的6要点
发布时间:2025-03-01
浏览次数:45
双季稻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意义重大。但双季稻早季有低温烂秧、晚季有寒露风危害,生产风险大;生产用工多,造成生产成本高。加上有些农户将双季稻等同于一季中稻进行管理,导致产量不高,这是许多双季稻生产亏本的根本原因。我省许多种好双季稻的种植户证明,双季稻在产量水平、盈利总数、国家补贴等方面都超过一季稻。如何种好双季稻,主要掌握以下几点:
1、做好生产规划,适度规模适度的规模是种植大户保障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的关键。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规模宜在500亩左右;小型合作社的水稻生产规模依据生产管理人员和机械水平、当地劳力富余状况而有所区别。双季稻的生产规模宜占总面积的1/3左右,机械化程度高的合作社双季稻种植比例可以略高。
2、做好品种搭配,早专晚优建议采用“早专晚优”的生产模式,即早稻选直链淀粉含量高的,适于米粉加工的品种,晚稻主要进行优质稻生产。在熟期搭配上采用早、中熟早稻品种(全生育期100~105天)配中熟(全生育期110~115天)优质晚稻品种。既能保证全年生产安全,又能提高种植效益。早稻采用早熟品种的,晚稻可采用桃秀优美珍、桃秀优169等高档优质稻品种。部分区域早稻采用中安2号、中安7号等镉低积累品种,集中育秧适时早播,可抢在7月15日前收割。
3、做好生产管理,科学种田双季稻生产与一季中稻相比,本田营养生长期短,如何快速搭好丰产苗架是高产的关键。采取增加用种量和抛栽密度,增加基本苗、早插早管是减少氮肥用量、争取较多的低位分蘖和较多有效穗的重要措施。施足底肥,早施追肥,适氮高磷钾。底肥以高含量缓释性复合肥20~25公斤/亩为宜,追肥用尿素7~9公斤/亩、氯化钾4~5公斤/亩或相当含量的速溶性复合肥作分蘖肥;氯化钾7~10公斤/亩作穗肥。浅水分蘖、够苗晒田、有水抽穗、干湿壮籽等好气栽培的水分管理,争取多穗多粒、提早成熟、提高抗逆能力。
4、避开不利天气,适时播种为避免4月10日前后“倒春寒”天气危害,早稻应采用工厂化大棚育秧或大田低拱薄膜育秧。播种时间上,中熟种宜在3月15~20日,早熟种宜在3月20~25日,晚稻种则在早稻齐穗期下水。这样既不超过20天秧龄,又最大可能地利用秧苗期的光热资源。
5、巧防病虫草害,综合防治推行稻鸭、稻鱼等种养模式,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,又有利于减少使用化学药剂。在4月上中旬二化螟化蛹时,采取大面积连片耕翻、深水浸泡7天以上的方法,消灭越冬虫口。用频振杀虫灯灭蛾选择在21∶00~23∶00开灯,杀灭害虫,保护益虫。在早稻生长期,抓住三龄期施药,做好一代二化螟防治。
6、把握收割时机,适时收割早稻黄熟80%~85%时抢收,可以减少机收落粒损失,又能适当提早晚稻移栽的时间,为晚稻高产打好基础。晚稻则在成熟度90%~95%时抢晴收割,以充分保证品质。
1、做好生产规划,适度规模适度的规模是种植大户保障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的关键。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规模宜在500亩左右;小型合作社的水稻生产规模依据生产管理人员和机械水平、当地劳力富余状况而有所区别。双季稻的生产规模宜占总面积的1/3左右,机械化程度高的合作社双季稻种植比例可以略高。
2、做好品种搭配,早专晚优建议采用“早专晚优”的生产模式,即早稻选直链淀粉含量高的,适于米粉加工的品种,晚稻主要进行优质稻生产。在熟期搭配上采用早、中熟早稻品种(全生育期100~105天)配中熟(全生育期110~115天)优质晚稻品种。既能保证全年生产安全,又能提高种植效益。早稻采用早熟品种的,晚稻可采用桃秀优美珍、桃秀优169等高档优质稻品种。部分区域早稻采用中安2号、中安7号等镉低积累品种,集中育秧适时早播,可抢在7月15日前收割。
3、做好生产管理,科学种田双季稻生产与一季中稻相比,本田营养生长期短,如何快速搭好丰产苗架是高产的关键。采取增加用种量和抛栽密度,增加基本苗、早插早管是减少氮肥用量、争取较多的低位分蘖和较多有效穗的重要措施。施足底肥,早施追肥,适氮高磷钾。底肥以高含量缓释性复合肥20~25公斤/亩为宜,追肥用尿素7~9公斤/亩、氯化钾4~5公斤/亩或相当含量的速溶性复合肥作分蘖肥;氯化钾7~10公斤/亩作穗肥。浅水分蘖、够苗晒田、有水抽穗、干湿壮籽等好气栽培的水分管理,争取多穗多粒、提早成熟、提高抗逆能力。
4、避开不利天气,适时播种为避免4月10日前后“倒春寒”天气危害,早稻应采用工厂化大棚育秧或大田低拱薄膜育秧。播种时间上,中熟种宜在3月15~20日,早熟种宜在3月20~25日,晚稻种则在早稻齐穗期下水。这样既不超过20天秧龄,又最大可能地利用秧苗期的光热资源。
5、巧防病虫草害,综合防治推行稻鸭、稻鱼等种养模式,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,又有利于减少使用化学药剂。在4月上中旬二化螟化蛹时,采取大面积连片耕翻、深水浸泡7天以上的方法,消灭越冬虫口。用频振杀虫灯灭蛾选择在21∶00~23∶00开灯,杀灭害虫,保护益虫。在早稻生长期,抓住三龄期施药,做好一代二化螟防治。
6、把握收割时机,适时收割早稻黄熟80%~85%时抢收,可以减少机收落粒损失,又能适当提早晚稻移栽的时间,为晚稻高产打好基础。晚稻则在成熟度90%~95%时抢晴收割,以充分保证品质。